每到秋季,潮汛、台风、海水倒灌同时出现,排水到河道里,河道的水却排不出去。在上海,积水问题已经困扰了政府和社会多年。河道排水量跟不上,排水系统再完善,也只是治标不治本。诸大建指出,上海2040要继续推动“海绵城市”建设,增强城市韧性。通过完善城乡雨水排水体系,加强对强降水的预警应急;要保护河流、湖泊等天然“海绵体”,通过低冲击开发建设手段增加人工“海绵体”,实现“增渗减排”和源头径流量控制。
诸大建认为,“恢复绿地”是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。目前,上海的绿地面积尚不足以达到全国大城市的基本水平。2015年底,全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仅7.6平方米/人,其中中心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到4平方米/人。“该水平远低于上海对标的纽伦巴东四大城市。”今后,上海会形成以国家公园、区域公园、城市公园、地区公园、社区公园为主体的城乡公园体系。到2040年,全市人均公共绿地力争达到15平方米,在市域范围内建成30片大型区域公园,实现城市公园、地区公园、社区公园的全覆盖。